房产调控继续 保障房建设首入党代会报告
发布日期:2012-11-14 浏览次数:3175
在12日举行的十八大记者招待会上,十八大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发言中介绍,按照中央政府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以及学校、卫生室、托儿所和相关设施。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表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这也是“保障房建设”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
从这一转变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社会保障体系、以人为本的落实,不论从认识层面和制度层面都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商品房一度占据我国住房供应主体,而现在,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保障房,开始逐渐获得重视。“两条腿走路”的局面逐渐形成。
自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后,政府曾经大面积推行住房货币化政策,银行对居民住房贷款“开闸”办理。一个相关的数据是,1992年至2000年5月底,建设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终于超过了100亿元,但此后仅过了5个月,就一跃变成了200亿元。
而现在,中国政府关于对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思路,已经从鼓励的“放”转换为调控的“收”。2010年开始,国务院先后出台包括限制购房、限制二套房贷款等“空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且在过去几年大力开展保障房建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在十八大的记者招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也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现在还没想放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媒体发放的材料显示,201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总体朝着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不合理需求得到遏制,供求关系明显改善,房价趋于稳定。2011年和2012年,全国分别开工建设了1000万套和700多万套保障房。至于2013年的开工量,相关部门表示有可能在600万套左右,这意味着“十二五”前3年,有2300多万个购房者摆脱了“买房”的痛苦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