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4-21 浏览次数:3266
从垃圾靠人力板车拖运,到“数字城管”覆盖城区;从派不出一辆像样洒水车,到实现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从老旧小区原先的杂草地,到改造后的休闲广场……在合肥文明创建的20年征途中,伴随着合肥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环境越来越优美,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郁。
[城市环境]道路作业实现“深度清洁”
城市,是市民共同生活的家园,清洁与否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合肥市的20年的文明创建之路上,城市保洁水平在不断升级提升。尽管城市面积变得越来越大,但城市环境却越来越干净。
“在90年代时,合肥垃圾收运模式仍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靠人力板车,私拉偷倒垃圾的现象较多,那时城市保洁的机械化程度很低。记得2003年时,合肥遇上干旱天气,市民希望有洒水车出来降尘,可当时全市上下连一辆像样的洒水车都派不出去。”合肥市城管局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说。
从2011年1月份,合肥正式开始全市垃圾收运改革,建立“桶装车载”垃圾收运新模式。全面取缔垃圾池(房),淘汰人力收集车辆,在道路两侧和居民小区设置适宜的标准垃圾桶,配套与标准垃圾桶无缝对接的后装式压缩收集车、电动环保收集车或小型垃圾收集车,实行容器化储存、机械化收集、压缩化运输,生活垃圾收运全程“不见天、不落地、污水不遗漏”。
“现在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应扫尽扫、适扫必扫’的目标。”该负责人说,随着清洁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断推进着合肥道路作业的“深度清洁”。
同时,合肥全面实行水洗道路作业,变“扫马路”为“洗马路”。在全市二环以内所有主次干道和开发区主要道路及重点区域全面推行水洗作业,并对人行道采取人机结合方式进行清洗,达到路净无尘土、路面见本色,路牙及窨井口无垃圾积存。
与此同时,在全面冲洗的基础上,除雨天或者最低气温在摄氏2度以下的天气外,保持日常道路洒水喷雾频次每日4次,重点区域和路段每日高达10次。
[老旧小区]今年整治45个老旧小区
走进亳州城小区,小区道路铺设着沥青和透气砖,显得干净整洁。在一处休闲场所内,居民们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休闲。
“以前这里的脏乱是出了名的,到处是杂草,一下雨到处是积水。”家住亳州城小区的骆念宝说,在小区改造前,小区里少有路灯照明,每到天黑,就是漆黑一片,小区环境比较差,居民意见强烈。
在2014年4月,亳州城小区被列入庐阳区2014年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半年时间的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整治后道路铺设沥青、透气砖,并安装上路灯。原来小区休闲场所绿化杂乱,整治后改造成休闲游园,添置健身器材。
合肥在开展文明创建过程中,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让居民从创建中得到真正实惠。
合肥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2014年,合肥市共投资14.07亿元(市本级投资8.44亿元)对252个老旧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筑面积97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3.2万户,37.7万人。综合整治改善了老旧小区环境,翻建小区道路,解决屋面渗漏和排水不畅问题,达到了路平、水通、灯亮的基本要求。同时,增设了配套设施。在满足非机动车停放的基础上,共计新增停车位15974个,缓解了城区老旧小区业主停车难问题;改善和修整了小区休闲和健身场所,并恢复绿化功能,使得小区环境更加美观。
“2015年,我们确定整治老旧小区45个,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户数1.6万户,人口4.4万人左右,初步估算约需整治资金2.8亿元左右。”该负责人说。
(来源:合肥楼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