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建筑产业化规模居全国前列
发布日期:2014-03-26 浏览次数:2985
产业化方式建设房子,能比传统方式省多少?“从我们初步了解的情况看,建筑产业化生产方式较传统建筑业生产方式可缩短工期30%以上、节约劳动力50%、节约木材80%、节水50%、节约施工耗能30%、减少施工废弃物约70%。”不过汪菊喜说,这些都是合肥一些工程现场的数据,但由于每个项目结构体系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工期节约、减少垃圾怎么算成经济效益,还需要有科学的计算。
像组装汽车一样盖房子,告别渗水、空鼓的质量“老毛病”……建筑产业化的革命初现汹涌之势。昨天,“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生产与施工技术现场交流大会”在合肥举行,千人参会导致会场爆满,加座、站着听讲,让此次主办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人连呼“始料未及”。
建筑产业化热度“入夏”
“以前我们说,建筑产业化的‘春天’到了。经过几年发展,虽然还没进入完全的成熟期,现在明显已进入‘春夏之交’。”
昨天在合肥举行的住宅产业化大会,会议推迟举行了近10分钟,专门留出时间为没有座位的参会者安设“加座”,但仍有一部分参会人员站着听会。看到会场的爆满之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连连感慨“始料未及”。
“与去年大会相比,企业数量翻了一倍、人员翻了一倍、人员更加广泛,过去只是重点集中在20多个城市,现在基本覆盖全国,范围非常广;产业链也更全,原来只是主管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关注,现在施工生产咨询机构都关注。”文林峰说,原本计划这是一次技术性很强的生产施工交流大会,只是为生产型企业、施工队伍进行交流培训,结果今天到会200多家企业,几乎全国所有省市都有代表到会。
经开区将谋划住宅产业化园区
全国建筑产业化大会已是第二次选择在合肥召开。分析原因,合肥市房产局局长汪菊喜认为这在于合肥对这个产业的重视与远见——将建筑产业化列入“千亿产业”目标。
作为两届交流大会的举办城市,合肥经开区在成为国内第一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将保障性住房全部纳入产业化建设范围,明确产业化项目年增长率不低于10%。创新招标模式,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引进远大住工、宇辉集团、中建国际等龙头企业,已实现530万平方米/年的产能。
到2014年,合肥市建筑产业化项目开工面积累计已达300万平米以上。除了在保障房、公益建筑中使用“搭积木”式的产业化建设,汪菊喜透露,合肥正在谋划将蜀山工业园区近100万平米的工业厂房和配套用房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
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善武透露,身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合肥经开区,正在谋划住宅产业化园区,“将有更大作为”。
合肥一建议列入住建部研究课题
“现在合肥提出一个‘住宅产业化综合效益分析’的概念,被住建部作为一个课题,课题组已经在进行相关研究了。”汪菊喜说。
对话
A产业化住宅能给百姓带来啥?答:渗水、空鼓的建筑通病将根治
在工厂里浇筑完成的墙壁、天花板,拉到工地上直接安装。这样的产业化方式建设的住宅,最明显的优点是快、省、净。而对于居住其中的百姓,最大的优点则是安全、质量的提升。
“建筑渗水、空鼓是房屋质量的通病。产业化方式建设的住宅,里面不会有不合格的水泥砂浆、次品填充物,一定是高品质的工厂严格出厂的预制构件、技术工人进行安装的房子。”文林峰说,这样的变革,对于百姓住房品质提升非常重要。
记者了解到,传统建筑模式中,混凝土现场搅拌浇筑,施工温度不同、养护不同,质量难以保证。工厂化预制的方式,可让室外变成室内、高空变成地面、人工的变成机械的。工厂化产品,温度湿度都可控制。
B住宅产业化能降房价吗?答:建筑成本在房价中占比不高
“建设成本本身对房价的影响不大,因为高房价地区建设成本占房价比例仅为20-30%左右,中小城市也不到50%,土地成本还是大头。”文林峰认为,住宅产业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质量安全可靠性的提升。
C住宅产业化优势明显,能强推吗?答:因地制宜绝不强推
“强推不可能。”文林峰认为,建筑产业化首先要预制构件企业的布点“合拍”,提供预制构件企业“辐射半径200公里”,所以建筑产业化的布局一定是地域性的。
“一定要体现优势的地方、优势的项目。小城镇、农村,没有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硬推产业化反而不如传统建设方式的好。”文林峰说,如果强推产业化使得建设复杂了、成本提高了,这不是本意。
(来源:江淮晨报)